宝宝起名丨不想名字太普通?古诗里扒这几个,小众又有故事感
翻烂《诗经》《楚辞》取的名字,开学发现全班撞了三个?
2025年新生代父母取名太卷了。
真正的小众好名藏在冷门典籍和地域文化里。
看到网上推荐的思滢、凌月这些名字确实美,古风韵味十足。
但问题是现在用的人太多了。
随便搜下重名率,热门推荐的基本都爆满。
名字本应独一无二,结果幼儿园老师一喊,站起来俩孩子,多尴尬。
取名扎堆在《诗经》《楚辞》几本书里打转,可不就撞车么。
其实唐诗宋词里宝藏更多。
像“汀雪”出自方岳冷门词作,意境清冷独特。
“元敏”来自吴泳诗句,既有智慧感又不落俗套。
还有“弘深”取自宋濂,大气又少见。
这些不香吗?
查资料发现,古人取名讲究大了去了。
不仅看寓意,还得算五行笔画,兼顾声韵美感。
像“琳轩”木土相生,“坤宇”双土稳重。
名字念出来得朗朗上口,写出来要结构匀称。
现在有些父母光顾着查字典,忽略了整体协调性。
更可惜的是忽略地域特色。
江南水乡的“苕溪”“菰城”,西北大漠的“祁连”“云朔”,这些地名化名既独特又有文化根脉。
比硬凑的诗句名有记忆点多了。
真没必要都挤在几条热门典故里。
名字伴随一生。
与其跟风网红款,不如静心挖掘文化矿藏。
小众典籍、地方风物、家族历史,处处都是灵感源泉。
关键是有辨识度又耐品。
重名率高到离谱。翻开班级名单一看,半页都是子轩若曦。
诗经楚辞快被薅秃了。建议下次直接翻县志找灵感。
冷门诗人词人的作品里名字才真特别。翻翻《全唐诗补编》试试?
五行笔画这些老传统现在年轻人是真搞不懂了。都是直接查现成的。
地域文化取名这个思路好。
杭州娃叫“映荷”,敦煌娃叫“鸣沙”,比烂大街的紫萱强百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